开展医疗、教学、科研...
成果展示
跟师学习心得第四篇
图/文 瞿广城2024年03月18日 点击数:57

跟师学习心得第四篇

帅老师诊疗颤震经验

颤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,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、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。古代亦称颤振振掉

《内经》称本病为振掉,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描述了其临床表现,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,指出病变在肝,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骨者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则振掉,骨将惫矣,明确了病变与有关。至明代,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,许多医家对病名、病因病机、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较系统地论述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·颤振》说:颤,摇也;振,动也。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,风之象也。……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,……手足动而头不动者,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。不仅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,而且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为筋脉约束不住,病与肝木风火有关。《医学纲目·颤振》说:颤,摇也;振,动也。风火相乘,动摇之象,比之瘛疭,其势为缓。《内经》云: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掉即颤振之谓。这里指出与瘛疭区别,还与诸禁鼓栗有别,曰:诸禁鼓栗,如丧神守,皆属于热。鼓栗亦动摇之意也。还指出病因:此症多由风相合,亦有风寒所中者,亦有风挟湿痰者。《赤水玄珠·颤振》认为颤震的病因病机是木火上盛,肾阴不充,下虚上实,实为痰火,虚则肾亏,属本虚标实,虚实夹杂之病,治疗应清上补下,体现扶正祛邪、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。清代《医宗己任编·颤振》强调气血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,并创造大补气血法治疗颤震。《张氏医通·颤振》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病的病因病机,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,还以脉象判断预后,丰富了本病的理论和临床经验。

一、病因病机

颤震的病因以内伤为主,尤以年老体衰多见,正如《证治准绳·杂病颤振》所说:壮年鲜有,中年以后乃有之,老年尤多。劳欲太过,醇酒厚味,药物所伤,情志郁怒等为颤震的重要病因,但也有外感成为病因者,如《医学纲目·颤振》所说:此症多由风相合,亦有风寒所中者,亦有风挟湿痰者。

颤震为脑髓及肝、脾、肾等脏腑受损,而引起筋脉肌肉失养或失控而发生的病证,这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和根本病机所在。因脑为元神之府,与心并主神机,神机出入控制四肢百骸的协调运动;肾主骨生髓,充养脑海,伎巧出焉,即肢体的精细、协调运动由肾精充养髓海而成;脾主肌肉、四肢,为气血阴阳化生之源,肾精的充养,肝筋的滋润,肌肉的温煦,均靠脾之健运,化生之气血阴阳的源源供养;肝主筋,筋系于肉,支配肌肉肢体的伸缩收持。故脑髓、肝脾肾等脏腑的共同生理,保证了头身肢体的协调运动,若病及其中的任一脏腑或多个脏腑,筋脉肌肉失养和/或失控,则发生头身肢体不协调、不自主地运动而为颤震病。病理性质,虚多实少。病理因素为虚、风、痰、火、瘀。虚,以阴精亏虚为主,也有气虚、血虚甚至阳虚者,虚则不能充养脏腑,润养筋脉。风,以阴虚生风为主,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,风性善动,使筋脉肌肉变动不拘。痰,以禀赋痰湿之体为主,或因肺脾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,痰之为病,或阻滞肌肉筋脉,或化热而生风。火,以阴虚生内热为主,或有五志过极化火,或外感热毒所致,火热则耗灼阴津,肝肾失养,或热极风动而筋脉不宁。瘀,多因久病气血不运而继发,常痰瘀并病,阻滞经脉运行气血,筋脉肌肉失养而病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、颤抖,甚至不能持物为其临床特征。发病缓慢,渐进加重。初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,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,随着病程的延长,头摇手足颤震频繁,幅度加大,甚至不能持物,食则令人代哺,或兼有项强、四肢拘急,继而肢体不灵、行动缓慢,表情淡漠、呆滞;终则口角流涎,甚或卧床不起。

三、颤震应与瘛疭相鉴别

瘛疭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,其症见手足屈伸牵引,常伴发热、神昏、两目窜视,头、手颤动;颤震为一慢性疾患,以头部、肢体不自主地摇动、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,一般无发热、神昏及其他特殊神志改变症状,手足颤抖而无抽搐牵引。

四、辨证治疗

颤震为本虚标实之病,机体脏气虚损的见症属正虚,痰热动风的见症属邪实;头摇肢颤为标,脑髓与肝脾肾脏气受损为本;精气血亏虚为病之本,内风、痰热、瘀血为病之标。本病的治疗原则为:扶正补虚、标本兼顾。根据标本虚实,以填精补髓,益肾调肝,健脾益气养血以扶正治本,清化痰热,熄风止痉,活血化瘀以祛邪治标为其治疗大法。帅老在治疗颤震时根据其病机特点,主要以填精补髓,益肾调肝,健脾益气养血为治疗总则,方用归芍地黄汤、一贯煎等随证加减治疗。药物常用生地、白芍、石斛、麦冬养阴以潜阳;石决明、磁石镇逆以潜阳;桑叶、甘菊、薄荷、柴胡清肝以解郁热;天麻平肝熄风;人参大补中气;枸杞、鸡血藤、丹参、钩藤增强养血熄风之效;挟痰者,加半夏、贝母、瓜蒌、橘络祛痰通络;半夏燥湿降逆,茯苓健脾渗湿,陈皮利气。

五、帅老治疗颤震验案

**   71

2019420日   首诊

不由自主的头部摇动2月,伴肢体颤抖无法完成精细动作。饮食、睡眠尚可,大便偏溏,每日一次。舌质淡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

辨病辨证分析:本病属颤震范畴。由于肝肾阴虚,筋脉失养,髓海空虚,则发头摇、肢颤诸证。予滋养肝肾、养血祛风、健脾助运治疗法则,用归芍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,组方如下:

枸杞15g桑椹子15g当归15g白芍20g淮牛膝20g山药20g丹皮30g勾藤20g天麻10g鸡血藤15g地龙5g牡蛎30g甘草10g白术20g陈皮20g茯苓30g菟丝子15g

方解:枸杞、桑椹子、淮牛膝、山药、菟丝子滋补肝肾、濡养筋脉;当归、白芍、丹皮、鸡血藤养血柔肝;勾藤、天麻、地龙祛风活络;山药、白术、甘草、陈皮、茯苓健脾助运;牡蛎潜阳安神。全方共凑滋养肝肾、养血祛风、健脾助运之功。

2019511  二诊

病史同前,服前方7剂后头摇、肢颤症状减轻,眠少易醒,舌质略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继予前方加安神药治疗。

生地15g枸杞15g炒枣仁30g山药20g当归15g白芍20g鸡血藤20g天麻10g勾藤30g赤芍15g丹参15g刺蒺藜30g蜈蚣2条 茯神30g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骨30g甘草10g

2019615  三诊

病史同前,服前方3剂后因有事外出,停药20天。头摇肢颤症状好转,失眠,舌质略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予归芍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。

生地15g枸杞15g当归15g白芍30g炒枣仁30g山药20g扁豆20g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骨30g牡蛎30g勾藤30g刺蒺藜30g天麻10g知母10g合欢皮20g鸡血藤20g丹参15g蜈蚣2条。

2019720  四诊

病史同前,服前方7剂后,头摇肢颤症状明显减轻。夜间盗汗,停药后,眠少易醒,舌质略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予归芍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。

熟地15g枸杞15g炒枣仁30g茯神30g菖蒲10g远志10g麦冬20g当归15g白芍30g山药20g砂仁10g勾藤30g刺蒺藜30g天麻10g生黄芪30g麻黄根30g生龙骨30g牡蛎30g蜈蚣2条。

按语:脑为元神之府,与心并主神机,神机出入控制四肢百骸的协调运动;肾主骨生髓,充养脑海,肢体的精细、协调运动由肾精充养髓海而成;脾主肌肉、四肢,为气血阴阳化生之源,肾精的充养,肝筋的滋润,肌肉的温煦,均靠脾之健运,化生之气血阴阳的源源供养;肝主筋,筋系于肉,支配肌肉肢体的伸缩收持。故脑髓、肝脾肾等脏腑的共同生理,保证了头身肢体的协调运动,若病及其中的任一脏腑或多个脏腑,筋脉肌肉失养或失控,则发生头身肢体不协调、不自主地运动而为颤震病。本病以肝肾阴虚、筋脉失养,髓海不足、元神失控为主要病机,予滋养肝肾、养血祛风、健脾助运法则治疗,但患者年龄较大,诸脏腑功能逐渐衰退,虽治疗得当,病情恢复还是需要较长时间。治疗过程中还需准确辨证,精心组方,静心守方,坚持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疗效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