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医疗、教学、科研...
成果展示
跟师学习心得第十一篇
图/文 瞿广城2024年03月18日 点击数:58

跟师学习心得第十一篇

帅老师诊治厥证经验

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,以气机逆乱,升降失调,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,以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。厥的含义有多种,有指发病形式,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,不省人事;有指病理机制,厥者,尽也厥者,逆也,言其气血败乱,或气机上逆;有指临床表现,四肢逆冷、手足不温者。就本证而言,主要是指前两者。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,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,如情绪紧张、恐惧、疼痛等,时有发生。

《内经》论厥甚多,含义、范围广泛,有以暴死为厥,有以四末逆冷为厥,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,有以病情严重为厥。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:一种是指突然昏倒,不知人事,如《素问·大奇论》说:暴厥者,不知与人言。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,如《素问·厥论》说:寒厥之为寒热也,必从五指而上于膝。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,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,一是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论厥,继承《内经》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,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发厥。此类厥证在伤寒、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,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,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。一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,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。自隋唐以来,历代医家多有论述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,其状如死,犹微有息而不恒,脉尚动而形无知也。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,营卫不通,真气厥乱,客邪乘之。宋《卫生宝鉴·厥逆》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。至明代《医学入门·外感寒暑》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。

一、病因病机

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,体质、暴感暑邪等也可引起厥证。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,升降失常,气血阴阳不相顺接。正如《景岳全书·厥逆》所说:厥者尽也,逆者乱也,即气血败乱之谓也。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。情志变动,最易影响气机运行,轻则气郁,重则气逆,逆而不顺则气厥。气盛有余之人,骤遇恼怒惊骇,气机上冲逆乱,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;素来元气虚弱之人,陡遇恐吓,清阳不升,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。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。气的升降出入,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,由于情志、饮食、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,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;或食滞中焦,胃失和降,脾不升清而成食厥;或暑热郁逆,上犯阳明而致暑厥。气为阳,血为阴,气与血有阴阳相随,互为资生,互为依存,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。素有肝阳偏亢,遇暴怒伤肝,肝阳上亢,肝气上逆,血随气升,气血逆乱于上,发为血厥;同样,大量失血,血脱气无以附,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,发为血厥。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,又有虚实的区别。大凡气盛有余者,情志突变,气逆上冲,血随气逆,或挟痰挟食壅滞于上,以致清窍闭塞,不知人事,成为厥之实证;气虚不足,或大量出血者,清阳不升,气陷于下,血不上达,气随血脱,气血一时不相顺接,以致神明失养,不知人事,四肢不温,发为厥之虚证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厥证乃为内科急症,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为证候特征。厥之轻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,醒后感到头昏乏力,倦怠口干,并无其他明显后遗症。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,半日远至一日,乃致死亡。厥证的特点有急骤性、突发性和一时性。急骤发病,突然昏倒,移时苏醒。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,如情绪紧张、恐惧、惊吓、疼痛等,发作前有头晕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出汗等先期症状。发作时昏仆,不知人事,或伴有四肢逆冷。由于气、血、痰、食、暑等厥的不同,又各有相应的不同病史及临床证候表现。

三、鉴别诊断

厥证与眩晕、中风、痫病、昏迷等病鉴别。眩晕是指头晕目眩,视物旋转不定,甚则不能站立,耳鸣,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;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,素体常有肝阳亢盛。其中脏腑者,突然昏仆,神昏时间较长,苏醒后有偏瘫、门眼歪斜及失语等后遗症;痫证常有先天因素,以青少年为多见。痫证之病情重者,亦为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但发作时间短暂,且发作时常伴有抽搐、口吐涎沫、两目上视、小便失禁等。常反复发作,每次症状均相类似,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;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危重证候。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,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,先轻后重,由烦躁、嗜睡、谵语渐次发展,一旦昏迷后,持续时间一般较长,恢复较难,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。

四、辨证治疗

厥证的辨证治疗首先要辨别虚实,然后分清气厥、血厥、痰厥、暑厥。实证予开窍、化痰、辟秽而醒神;虚证予益气、回阳、救逆而醒神。苏醒后再按病情辨证治疗。气厥实证用通关散、五磨饮子加减治疗,由于导致本证发作者有明显的情志精神因素,且部分患者有类似既往病史,因此平时可服用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之类,理气解郁,调和肝脾。气厥虚证用生脉注射液、参附注射液、四味回阳饮加减治疗,本证有反复发作的倾向,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、归脾丸等药物,健脾和中,益气养血。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,甘润缓急。血厥实证用清开灵注射液、通瘀煎加减治疗;血厥虚证用独参汤灌服,继服人参养营汤治疗。痰厥证用导痰汤加减治疗;暑厥证用清开灵注射液、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、白虎加人参汤治疗。

各型之厥,特点不同,但也有其内在的联系,这种联系主要是由生理上的关联和病因病机的共性所决定的。例如气厥与血厥,因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而互相影响,又如痰厥与气厥由于痰随气动而互相联系。至于情志过极以致气血逆乱而发厥,则与气厥、血厥、痰厥均有密切关系。因此临床上既要注意厥证不同类型的特点,又要把握厥证的共性,相互参见,全面兼顾,方能提高疗效。

五、帅老治疗厥证验案

**   男  14

202051  首诊

跑步运动过程中反复发生晕厥3月,能自行苏醒。伴乏力、消瘦、纳少,二便正常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

辨病辨证分析:此病属中医厥证范畴。脾胃虚弱,运化乏力,则纳少;脾失健运,后天失养则消瘦;肺脾气虚,清阳不升,运动时不能快速为大脑提供营养,则出现晕厥现象;脉细弱也是肺脾气虚的表现。予补肺健脾、益气升清治疗原则,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。组方如下:

生黄芪30g苏条参30g白术20g茯神30g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15g葛根20g蔓荆子10g荷叶10g焦柏10g砂仁10g甘草10g红景天20g

方解:生黄芪、苏条参、白术、茯神、甘草健脾益气;柴胡、葛根升清阳;当归、白芍、丹参、红景天养血活血;丹参、葛根扩张椎底动脉,改善脑供血;蔓荆子、荷叶清利头目;焦柏、砂仁清热潜阳,佐制温补药物的燥热之性。

2020524  二诊

服前方6剂后,跑步运动时晕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。诉服前方后容易流鼻血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细弦。予前方加凉血药物治。

生黄芪30g苏条参30g白术20g茯神30g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15g葛根20g蔓荆子10g荷叶10g焦柏10g小蓟15g藕节15g10g甘草10g赤芍15g红景天20g

20201115日 三诊

经过上两次治疗后,近半年以来跑步运动后晕厥未再发生。现症见中午午休时不能入睡,夜间眠浅易醒,仍感疲乏,形体消瘦、纳食少。舌略红苔薄白。其母亲代述,病人未到门诊缺脉象。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。

当归15g赤芍20g炒枣仁30g茯神30g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骨30g合欢皮20g夜交藤20g麦冬20g代赭石30g焦栀10g枸杞10g砂仁10g陈皮30g苏条参30g甘草10g

按语: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,升降乖戾,气血运行失常,正如《景岳全书.厥逆》所说:“厥者尽也,逆者乱也,即气血败乱之谓也”。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。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,轻则气郁,重则气逆,逆而不顺则气厥。气盛有余之人,骤遇恼怒惊骇,气机上冲逆乱,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;素来元气虚弱之人,徒遇恐吓,清阳不升,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。升降失调是指气机紊乱的病理变化。气的升降出入,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,由于情志、痰食、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,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;或食滞中焦,胃失和降,脾不升清而致食厥;或暑热郁逆,上犯神明而致暑厥。气为阳,血为阴,气与血有阴阳相随,互为资生,互为依存的关系,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。素有肝阳偏亢,又暴怒伤肝,肝气上逆,肝阳上亢,血随气升,气血逆乱于上,发为血厥;同样,大量失血,血脱气无以附,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,发为血厥。

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,又有虚实的区别。大凡气盛有余者,情志突变,气逆上冲,血随气逆,或挟痰挟食,壅滞于上,以致清窍闭塞,不知人事,成为厥之实证;气虚不足,或大量出血者,清阳不升,气陷于下,血不上达,气随血脱,气血一时不相顺接,以致神明失养,不知人事,四肢不温,发为厥之虚证。

本案病例属于厥证中的虚证,故予补肺健脾、益气升清治疗方法而获得良效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