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医疗、教学、科研...
成果动态
跟师学习心得第一篇
图/文 瞿广城2024年03月18日 点击数:93

跟师学习心得第一篇


帅老师诊治蛇串疮经验


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,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,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。因皮损状如蛇行,故名蛇串疮,因每多缠腰而发,故又称缠腰火丹,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、蛇丹、蜘蛛疮等。清《外科大成·缠腰火丹》称此症俗名蛇串疮,初生于腰,紫赤如疹,或起水疱,痛如火燎。以成簇水疱,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,伴刺痛为临床特征。多见于成年人,好发于春秋季节。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。

一、病因病机

本病多为情志内伤,肝郁气滞,久而化火,肝经火毒,外溢肌肤而发;或饮食不节,脾失健运,湿邪内生,蕴而化热,湿热内蕴,外溢肌肤而生;或感染毒邪,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。年老体虚者,常因血虚肝旺,湿热毒盛,气血凝滞,以致疼痛剧烈,病程迁延。

二、诊断

1.病史: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,可因过劳、情绪波动、恶性肿瘤、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器官移植等诱发。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疼痛、麻木、瘙痒和感觉异常,可伴有低热、少食、倦怠等症状。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。

2.临床症状:经13天后,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,继而出现多数和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,迅速变为水疱,聚集一处或数处,排列成带状,水疱往往成批发生,簇间隔以正常皮肤。疱液透明,5—7天后转为浑浊,或部分破溃、糜烂和渗液,最后干燥结痂,再经数日,痂皮脱落而愈。少数患者,不发出典型水疱,仅仅出现红斑、丘疹,或大疱,或血疱,或坏死;岩瘤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,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,常伴高热,可并发肺、脑损害,病情严重,可致死亡。一般在发疹的局部,常伴有署核肿痛。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,不超过正中线,但有时在患部对侧,亦可出现少数皮疹。皮损好发于腰肋、胸部、头面、颈部,亦可见于四肢、阴部及眼、鼻、口等处。

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,疼痛的程度可因年龄、发病部位、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,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,年龄愈大疼痛愈重;头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。皮疹为出血或坏死者,往往疼痛严重。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,仍遗留神经疼痛,持续数月之久。

本病若发生在眼部,可有角膜水疱、溃疡,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,严重者可引起失明、脑炎,甚至死亡。若发生在耳部,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、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、耳聋等症状。此外,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、脑炎等。

3. 特殊类型 少数病例仅出现红斑、丘疹,不发生典型水疱,亦有患者仅感觉皮损瘙痒,不产生疼痛。患恶性肿瘤、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或免疫抑制剂、年老体质极差及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,疱疹可双侧同时出现或泛发全身,并可出现血疱、大疱甚至坏死,常伴高热、肺炎、脑炎等,病情危重。如病毒侵及眶上神经上支者( 多见于老年人) ,疼痛剧烈,可累及角膜,形成溃疡性角膜炎,甚至引起全眼炎,导致失明。病毒也可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,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。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,可出现面瘫、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。

三、辨证治疗

本病治疗早期以祛邪为主,晚期攻补兼施。主要治法有清热利湿解毒、理气活血止痛,据症加用疏肝解郁、健脾益气、滋阴平阳、通络止痛等法。蛇串疮后遗神经痛是临床治疗难点,应及早正确辨证治疗,并配合外治、针灸综合治疗,重症及特殊类型应配合西药治疗。在内服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外治法可取得更好疗效。有水疱、大疱皮损者给予抽吸疱液,脓疱给予清创处理;红斑、水疱、渗出皮损者给予解毒祛湿中药湿敷,如以黄柏、马齿苋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水后湿敷患处,或者用无花果摏碎湿敷患处;水疱、糜烂、渗出皮损处外用青黛、大黄等清热解毒敛湿中药散剂外涂或中药油调敷,干燥结痂时则选用祛湿解毒而无刺激的中药油或软膏外敷。

四、帅老师治疗蛇串疮验案:

刘某  男  49

2019年117  首诊

腰部皮肤出现成簇水疱1周,伴刺痛,外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,予西药抗病毒治疗后疼痛减轻。小便不畅,大便正常,舌边尖红,苔薄白,脉弦。

柴胡10g焦栀10g荆芥10g僵蚕15g蝉蜕5g丹皮30g赤芍15g白芷20g白蔹20g板兰根10g银花10g莲翘10g厚朴10g砂仁10g甘草10g

2019年124日  二诊

服前方三剂后疱疹结痂,患处皮肤瘙痒,大便偏干第天一次,疼痛感消失,舌边尖红,苔薄白,脉弦。

柴胡10g当归15g赤芍20g枳壳10g丹皮30g紫草30g僵蚕10g蝉蜕5g焦栀10g绿豆30g丝瓜络15g甘草30g山药20g陈皮20g

按语: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外炎肌肤,而发疱疹;气滞湿热郁阻,则患处灼热刺痛;肝经湿热下注则小便不畅。首诊予疏肝清热、养血凉血、清热解毒治疗法则。方用小柴胡合逍遥加减。方中柴胡、焦栀引药直达肝经,清气份热;僵蚕、蝉蜕外透湿热,取“火郁达之”之意,丹皮、赤芍清热凉血;白蔹收敛疱疹;白芷祛风除湿、消肿;板兰根、银花、莲翘清热解毒,兼有抗病毒攻效;砂仁、厚朴燥湿行气。全方共凑疏肝清热、凉血解毒、行所除湿之功。首诊取得满意疗效,疼痛症状基本清除,故二诊沿用前方化裁治疗,在方中加入丝瓜络清络脉余热,巩固疗效。嘱患者保持局部干燥、清洁.注意休息,者忌食牛、羊肉等辛辣肥甘厚味食物。


分享到:
上一篇: 跟师学习心得第二篇
下一篇: 医案12